开源创新的理解
开源创新(Open sourse innovation)约稿提纲:
1.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开源相关技术和社区的?是什么机缘巧合下开始从事开源的相关工作?
2014年09月22号,是我注册 GitHub 的日子。从那天起就开始接触开源了。随着开源项目接触多了,加上毕业后进入华为,从事云原生相关的工作。和开源联系就更紧密了。和其他开发者就不满足于 GitHub issue 交流,开始参与线下的一些技术分享活动,从而开始进入开源社区。所以我是因为工作本身使用了开源软件,从而参与社区、贡献社区。
2.在参与从事开源相关工作和任务的时候,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故事?例如因为开源社区或开源的软件算法,推动了某项成果的产出、解决了某项难题。
开源社区里面个个都是人才,都是一群热爱技术、热爱分享的人,所以参与开源社区本身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。
参与开源遇到有意思的事情很多,比如阿里的 openyurt 边缘计算平台项目,为了解决位于不同物理区域 的Pod 之间需要通信的问题,他们新建了一个项目,并在社区征集名字。我本身是权游爱好者,联想到里面的渡鸦就是通信的,所以推荐 raven 这个名字,还拿到了取名红包。
还有就是在使用开源软件的过程中发现了软件的 bug,就提了 PR 修复,然后社区会逢年过节给你送礼盒。其实参与开源没有想象的那么难,不一定要解决很复杂的算法难题。翻译、编写一些技术文档,修复一些代码不规范,代码注释不清晰等简单问题都是参与社区。开源社区对我来说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。
3.针对目前所从事的实验室任务,你认为开源创新能给你带来什么帮助?实验室或你个人又能给开源社区建设发展带来哪些好处?
我在实验室主要从事云原生、基础设施相关的工作。对于我个人而言,开源产品一方面能够快速地解决科研攻关任务需求,一方面参与开源能够让自己的技术栈及时更新迭代,而且参与的越深入对技术的理解也更深入。对于实验室来说,通过与开源社区的交流和合作,可以借助外部的资源和智慧,共同推动科研和技术的创新和发展。
同样开源社区的发展也离不开我们这些深度参与者的贡献,这是一个相互成就的关系。企业建立良好的开源社区可以吸引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合作伙伴,拓展企业的商业发展空间。例如某款开源的数据库产品在之江实验室这种 AI for Science 海量天文大数据场景的驱动下,打磨自己的产品性能。大大提高了在同类产品的竞争力。开源能帮助企业提升创新速度,进而提升行业领导力。
4.在你的理解里,开源创新的含义和意义是什么?开源对你而言的最大感受是什么?
我国发布的《“十四五”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提到:“……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,完善开源知识产权和法律体系,鼓励企业开放软件源代码、硬件设计和应用服务。”开源被明确列入了国家发展规划。
开源模式不仅仅是一种商业模式,也是一种生态构建方法,是一种复杂系统开发方法,更蕴含着一种精神。这种精神就是自由、协作和分享,是推动开源发展的关键因素。
随着数字化、智能化深入千行百业,开源的价值和定义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化。从最初的软件开发者社区,到现在的AI大模型开源、HuggingFace等新兴数字基础设施的崛起,开源已经不再只是代码的共享,它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创新力量,超越了代码本身,成为一种协作、创新、共享精神的体现。通过开源,企业可以获得更高效的协作、更快速的创新和更可靠的质量保障。共同加速全行业的进步和发展。
在我看来,开源就像一座桥,是人与人的连接,是一种人人为我,我为人人的文化,它跨越了物理的距离,让不同性别、国籍的人聚在一起,共同让开源软件越来越好。
5.你对推动开源创新有什么想法和建议?
去年孙凝晖院士来之江做报告,其中就谈到了通过走开源开放的道路来解决卡脖子的问题。通过有组织的科研整合“山头”,降低全产业链的成本。之江实验室打造面向全球的开放科学合作交流平台,就是开源创新的体现。不仅开放代码,更开放数据、开放算力、开放平台。全世界的科学家都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交流、合作、共享。
孙院士提到开源也存在竞争,不投入就会在开源生态构建过程中丧失话语权和主导权,沦为“拿来主义”分子。开源不仅仅是公开源代码,更重要的是协作开发流程的建立与社区治理机制的建设。之江实验室依托与CCF共建的 GitLink 开源中心,做好开源产品的宣传推广,开源人才培养。在开源生态中贡献之江的声音和力量。同时之江实验室肩负着立足浙江、为国担当的使命,在智能计算领域构建开源平台,孵化开源项目。保障智能计算、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软件、底层框架的供应链安全。
最后,之江实验室的“科学精神、家国情怀”本质上和两弹一星、开源精神是一致的,都是一种牺牲与奉献精神。